朔风苍劲,山脉雄奇,塞外风物与中原却似大不相同。自长安分别时隔未久,一路征尘的太子刘琚,终于在匈奴人曾经盘踞的草原上见到了元召。
迎接太子一行人的礼仪并没有多隆重,只是元召亲自带领着寥寥数人在距离大军驻地几十里外等候,没有大张旗鼓。
然而,从长安来的人,却谁都不认为这是怠慢。此时此刻,眼前这支迎接的小队伍,已经足够重量!
如果仔细的梳理一下,恐怕自大汉开国以来,在对匈奴的作战中,还从未取得过这样的赫赫战绩。所谓世间名将,可以分为两类。一类是辅佐君王征战天下,身经百战开国建功。而另一类,则是策马边关抵御外辱,保国安民扬威域外。
相比较起来,虽然难以具体衡量其高下,但在很多华夏人的心目中,恐怕那些为了民族和国家在对外战争中取得赫赫功勋的英雄们,才更应该得到特殊的崇高地位。
毫无疑问,眼前这一帮意气风发的年轻将军们,他们已经足以称得上是国之英雄了。自元召以下,霍去病、李敢、张骞、李望、张继等诸将,年龄最大的张骞二十八岁,而最小的霍去病十八岁。转战千里,一路烟尘,河西战役的伟大胜利,就是在这帮年轻人手中完成的,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令人吃惊的奇迹。
看着对面人脸上熟悉的笑容,太子刘琚远远的就跳下马来,在这个远离长安天高地远的地方,他不再顾及那些朝廷的礼仪和宫中的规矩,更毫不理会身后东宫属官们的目光,以欢快的脚步来到元召的身边,紧紧的挽住他的胳膊。
“元哥儿!你真的是……太厉害了!呵呵,你是我的偶像。”
元召微笑看着变得跳脱的年轻太子,心头也有着微微的触动。太子心地单纯,还没有那些过多的心计。自己之所以这么不遗余力的帮他助长声望,提前造势,就是为了预防某些危及他地位的人或事的发生。
不必说先前的渊源,就只是素汐公主的原因,他这一生也注定将与卫氏脱不了关系。无论是于公于私,当有事情发生时,都不可能置身事外。太子与皇后一系的利益,也将成为长乐塬利益的最大保障。这两方面的未来,是息息相关的。
“太子,看到这草原大漠的辽阔,心情可有不同?”
“当然了!以前在长安的时候,听来往的使臣讲述过西域这些地方的风情,很是向往。今天终于亲眼看到,果然与中原大不相同。人一旦到了这儿,就好像是心胸格外宽阔,眼中格局能看得更长远一些呢!”
“呵呵!太子仁德聪慧,既所见而有所得。如果有可能,我倒是建议你在以后的时间里多多游历四方,不能总是待在长安。所谓学问之道,在于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,两方面相结合,才能相得益彰,无论是在学识和修养方面,也都能增益良多。”
元召虽然只比太子刘琚大两岁,但此时在众人眼中所见,倒像是一位长者,在对年轻的弟子循循善诱的教导学以致用的道理。然而,这不仅不让人觉得突兀,反而似乎是一件极为正常的事。
太子连连点头,兴奋之色溢于言表。不仅是他,就连旁边的人也频频点头,皆有所得。拂去满身征尘的东方朔,抬眼看着远处连绵不绝的汉家旌旗和那些不同颜色的西域各国旗帜,心头感慨万千。
“元侯,每次见到你,总是能听到不同的至理名言!破万卷书,行万里路,果然才是最正确实用的学习之道……受教了!呵呵!”
对于这位东方先生的恭维,元召向来并不当真。也许是受了史书记载的影响,他对东方朔这家伙的智商还是有几分警惕的。这是一个真正的聪明人,他深藏于心中的智慧并不像他外表展露的那样简单。如果合作的好,将来在朝堂上会是一个最得力的助手,而如果自己心中某些与这个时代相悖逆的想法不被其所理解的话,也许,这个人会成为阻碍自己达成目标的对手,亦无法预料!
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考虑,元召与他交流时与别人有所不同,他从来都是把自己的真正想法融汇在一些看似是开玩笑的话中,如果对方心中有所悟并且赞同的话,他自然会做出相应的行动。而如果东方朔听不出其中隐含的意思,那也无所谓,就权当是玩笑话了。
“东方先生远来辛苦了!塞外风沙大,来此不易,先生和诸位倒是要好好注意自己的身体,可千万不要水土不服啊!哈哈!”
东方朔也随之哈哈大笑起来。他拱了拱手,对元召身后所有将士致意,然后口气中明显带了感叹的语气。